杭州日报2018-5-10报道 记者 敖煜华
说到活体动物实验,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实验室的小白鼠,但现在,一种名为斑马鱼的鱼种开始逐渐成为活体实验“新宠”,被不断用于临床前药效学评估和抗癌药物早期筛选。
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热带鱼,体型纤细,成鱼体长3~4厘米,因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得名“斑马鱼”。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高度同源性,包括癌症在内,约2000种人类疾病能出现在斑马鱼身上。
“我们只需将人类肿瘤细胞植入斑马鱼体内,建立斑马鱼-人类癌症移植模型,这条鱼就能帮助癌症患者试药,看看哪种治疗方案对患者最有效。”环特生物副总裁张勇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实验鼠,斑马鱼堪称“水中小白鼠”,在药物筛选上具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优点。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斑马鱼药物筛选与研发技术的开拓者与引领者,是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七家斑马鱼技术公司,公司定位于使用斑马鱼进行活性筛选、药物功效和安全性评价、保健品功能评价和毒性评价等外包服务。“我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药物特性,用斑马鱼模拟建立人的疾病模型,成功建立模型之后,在鱼身上进行实验。”张勇说。
生物制药行业的特点是周期很长,“考虑到实验室研究相比市场需求有滞后性,前期我们需要一些拥有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帮我们指点方向。”张勇说。2015年,环特生物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叶祖光、浙大求是学院院长吴敏、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宣尧仙三位专家共同建立了杭州市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
据悉,环特生物与吴敏教授合作的项目“关于基于海洋微生物资源的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开发项目”,与叶祖光教授的合作项目“斑马鱼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以及与宣尧仙的合作项目“斑马鱼生物技术在药物和保健食品的早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目前,环特生物的客户已经超过200家,包含国内外知名药物及保健食品研发企事业单位,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高等院校与国家机构和葛兰素史克(GSK)、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康恩贝、养生堂等大型企业,公司已进行药物筛选及安全性评价项目500余项,总计筛选和评价的化合物(药物)数量超过5000个,历年来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公司通过AAALAC国际认证和政府颁发的“斑马鱼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杭州日报报道相关链接: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18/05/10/article_detail_1_20180510A238.html